-
当代散文大家石英:能文能武真英雄 | 吴人民本期人物石英(1934-),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人,原名石恒基,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传记家、小说家、诗人。他创办和主编国内第一家散文刊物——《散文》月刊。历任天津市作家协会《新港》文学月刊诗歌组长、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散文》月刊第一任主编、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日报》高级编审、文艺部副主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少年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内做机要密码电报工作,后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正式参军前,石英即在家乡投入了火热的革命斗争。在小学读书期间,参加了胶东解放区的宣传、支前等活动,并于1947年5月秘密加入试建时期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敌占区期间,立场坚定、斗争坚决,受到党团组织充分肯定。参军后,曾先后获得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华东局和华东军区、中共中央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通令表彰。1952年,与郝建秀等同志一起被授予“山东省模范团员”称号,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石英文学创作生涯正式开始于1956年大学一年级,处女作为《马蹄湖畔》和短诗《小马枪》。1966年之前创作出版了《吉鸿昌》《不灭的火焰》(马骏传)《五四运动话天津》《文明地狱》四本书。1976年之后,石英在从事繁重编辑工作的同时,文学创作一直长盛不衰,不仅作品甚丰,而且题材广泛,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漫银滩》《同在蓝天下》《离乱之秋》《密码》《公开潜伏》《人性伏击》《人性磁场》《真伪人生》《追不回来的岁月》以及《石英精短篇小说选》等;散文集《秋水波》《母爱》《石英散文选》《石英美文选》《当代散文大家丛书石英卷》《石英军事散文选》《石英京剧艺术散文》等;诗集《故乡的星星》《当代正气歌》《石英精短诗选》《走向天安门》《石英红诗选》等;文化艺术随笔《文史与人生》《古往今来》《石英杂文随笔选》《石英人性文化随笔集》等;文艺评论集《怎样写好散文》《散文写作的成功之路》《文心的合鸣》等,共计70余部,1800余万字。一1934年8月,石英出生在黄县(今龙口市东江街道邢家泊村)一户贫苦人家,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了东北打工,母亲独自抚养他和两个姐姐长大。石英回忆说,灰暗的童年时代,幼小的心里一直期盼着光明。10岁那年,他看见村中的石灰墙上写满了大标语,“我八路军、新四军已展开局部反攻,‘小日本’的日子快要结束了”……他顿时热泪盈眶,站在那儿足足看了一个多小时。1946年12月,北平发生了美军强暴北大女学生沈祟的事件,解放区人民同仇敌忾,与国统区的抗议声浪遥相呼应。石英所在的小学集合了队伍,直奔县城参加万人大会声讨美蒋。那天风沙大作,石英作为小学生代表,心里仿佛有一团火,在一张临时搭建的桌子上,满怀激情地做了人生中第一次在重大场合的演讲。讲完后,他激动地从桌子上往下跳,却没注意到桌子太高,落地时很容易摔伤。就在此时,突然,一双有力的大手伸过来,将石英稳稳地托起,原来是一位穿军装的首长。带队的女老师说,他是军分区孙端夫司令员。孙司令员对石英说:“成长要从少年时代开始,奋发努力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寥寥数语令石英一直铭记在心。1947年,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石英在学校接到指令,要求他以青年团员为骨干组成“少年儿童宣传队”,随县支前大队奔赴鲁中前线。孟良崮战役时,他和伙伴们往前线送弹药。石英说:“战斗最激烈的那一天,整整送了七次弹药,还要搬抬伤员,为伤员上药。”1948年,14岁的石英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这名“小八路”,比同龄人都要成熟、稳重。石英说:“从小受村里恶霸和地主的欺负,生活很苦,特殊的成长环境,坚定了参军之路。”二新中国成立后,石英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军区机要处工作。1956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在上大学的第一堂课上,老师说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培养的是编辑、教师、理论研究者,但石英从一开始就坚定了要从事文学创作的想法。他说:“当时,我考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写作。”石英的第一篇散文是《马蹄湖畔》,第一首诗是《小马枪》。为创作《吉鸿昌》,他采访了当时尚在世的吉鸿昌烈士的夫人胡洪霞和吉鸿昌的警卫连长等多名知情人。《五四运动话天津》则详细反映了周恩来、邓颖超、马骏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1965年,石英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文明地狱》完成,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半年时间就发行60万册。《北京晚报》在1965年连载全书,《人民日报》和国内多家报纸也选章发表。此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大公报》《文学评论》等报刊纷纷发表了推荐和评论此书的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了全书。题谢故乡并贺 《烟台晚报》三十二华诞耄耋蒙恩细雨梦, 常思战火故乡情;三十二载芝罘韵, 妙语华章浴晚风。东莱石英 甲辰三月于京石英谈起自己的文学作品,称他最满意的是198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同在蓝天下》。他说:“《同在蓝天下》写的是3位性格各异的年轻女性的故事……《同在蓝天下》《文明地狱》和我的诗集《故乡的星星》,后来在英国伦敦大学和利兹大学展览,颇受好评。”石英的创作,均在繁重的编辑工作之余进行,却素以高产优质而著称。石英是当代散文大家,是新时期散文的领路人。写作是需要安静的。为了写作,石英搬进了女儿空闲的蜗居,总共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除了一张不大的床和书桌、一台电视和茶几,再也摆不下什么家具。窄小的厨房、卫生间、阳台,仅仅能满足一个人的活动。石英在那里独居了十年,窄小的空间,反而给他带来难得的安静,让他能在这间小屋里读书、写作、思考,也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三对于阅读,石英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阅读最好兼容并蓄,不要有所偏向。也许一位作者没有太大的名气,但不见得人家所有的作品都不优秀,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书来谈。与此同时,要尝试读多种风格内容的书籍,丰富自己的头脑。不要从众随俗,自己要有原则,要有鉴别的能力。有写作爱好的人要坚持练笔,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其实,很多好的作品都出自业余作者之手。”石英一直勤奋好学,尤其喜欢阅读。他说:“小时候能有书籍阅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我会阅读一切能找到的书籍。说到阅读,至今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到遗憾。那时候,我非常喜欢历史和地理,有一次,别人送给我两本图册,一本世界地理图册、一本中国地理图册。我看得很入迷,经常趴在床上一看就是一天。”对当时的情景,石英记忆犹新,“后来参军离家前,就把两本图册锁在了柜子里,并再三叮嘱母亲一定要看好。当我四年后第一次探家时,却发现图册不见了。后来的几十年里,我一直在不同城市的书店、图书馆寻找这两本图册,虽然买到了,但总感觉没有之前的那两本好。”这两本图册在石英的心中埋下了爱好人文地理、历史文学的种子,同时,梁实秋、朱自清的散文和张恨水的小说,也让石英夜不能寐,沉浸于文学世界中,“甚至连挑水、推磨等要事都耽误掉了”。四石英先生离休后,心中那团热爱文学的火焰从未熄灭。2019年,石英先生汇总了近年来新创作的70篇浸润红色文化的散文编成《历史的红色纹理》一书。他说:“自己书写红色故事,是一种人性的表达,对于战争的回忆还是永恒的。”2020年7月,石英率中国散文学会考察评估组,对安徽省霍山县申请创建“中国散文之乡”、东西溪乡申请创建“中国散文小镇”事宜进行实地考察。闲暇时,石英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从战争年代走上文学之路的人生旅程,畅谈了他对文学特别是对散文创作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诗歌有意境,散文有意蕴,文学的根脉在诗歌”,诗歌的灵性可以使得散文诗意盎然。他建议青年散文爱好者广泛阅读诗歌,从诗歌中汲取营养,把散文写得更加隽永。石英立功证书在吴伯箫文化馆,石英谈到了他与吴老的相识。1979年夏秋之交,石英受命创办《散文》月刊。为办好刊物,他前往人民教育出版社专访吴伯箫先生。吴伯箫先生对于散文创作及其评价有独到之处,其主要观点是:散文是清淡而淳朴的文体,不应追求轰动效应;不主张散文作家和作品排名,因为文学作品不是粮食,不能用数字计算;必须重质量,重特色,有自己的风格,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2023年,石英担任郦道元文学院首任院长。10月12日群英齐聚安阳,九十翁文学泰斗石英收徒,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青年创作者要在写作中认识家国、照见自我,坚定地与时代同行。”石英先生今年已90岁高龄,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走起路来铿锵有力,喜欢唱两口京剧。讲起话来,他总是滔滔不绝,豪迈洒脱,逻辑思维清晰,有着独具魅力的人格风范,真不愧为能文能武真英雄、豪气干云大丈夫。作者简介吴人民: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诗词学会、山东老干部诗词协会和书画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青年文学家南国文学社作家理事会秘书长、中华现代文学艺术促进会南国作家学会秘书长、西散南国文学社副社长,第三届全国郦道元山水征文大赛组委会副主任等。作品在今日头条、搜狐、百度等媒体发表,多次在全国、省、市大赛中获奖。来源:《烟台晚报》2024-09-27
-
袁铁山 | 最高楼•石英师傅享受副部长待遇有感最高楼•石英师傅享受副部长待遇有感作者 / 袁铁山京都讯,高寿获殊荣。几忆少年情。乱风难吓英雄气,孟良山崮亦成兵。刺刀红,惊敌胆,向天横。求学日、海河邀月影。领作协、百花园艺盛。名社韵、夜凝睛。银翁伏案文韬智,笔耕热土颂华荣。朗坤乾,桃李艳,笑谈声。作者简介袁铁山,天津市人,1950年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南开大学,曾参与大学教科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编辑、写作。在部队曾荣立“两次三等功”,得到中央电台、军报、战友报宣传报道。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香港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津诗词学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中华福苑诗词学会副会长,深圳朱笺华韵诗社副社长,天津久萍诗社副社长,书香诗社党支部书记、副社长,天津桃花堤诗社会员。2024-09-27
-
高乔明|殷殷“金石缘”——我所结识的石英先生在那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张家界,南国文学社的一场盛会如同一缕清风,拂过夏日的暑热;而我,有幸在这片神奇之地,与一位文学界的泰斗——石英老师,结下了一段厚缘。从四十七八年前开始学写散文时起,就有一个名字如雷贯耳,令我仰慕——石英!因为这位被许多媒体称之为“文学常青树”的“多栖作家”,给我提供了许多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食粮和文学滋养,特别是他亲手创办并主编的《散文》杂志,一直是我的心头最爱。我曾不知有多少次忽发奇想:要是什么时候能够亲耳聆听他的教诲,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也许,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不,机会果然来了。因我的一篇游记散文《新疆果子沟》有幸荣获南国文学、中大视界杯征文大赛金奖,我受邀参加今年6月16至19日在张家界举行的颁奖典礼暨郦道元文学院第二届高峰论坛。16日下午,我乘动车赶到位于张家界子午路的天崇君泰国际酒店。下午五时许,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文友陆续下到一楼大厅,准备集中乘车前往大庸古城餐叙。这时,电梯门徐徐打开,只见我们南国文学社卢小夫社长挽着一位拄着拐杖的长者,微笑着健步来到大厅。这位长者身材颀长,头戴礼帽,上着米黄色的长袖衬衣,外罩军绿色的马甲,脚蹬一双乌黑的军用单皮鞋,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睿智。“那位是……?”我赶紧悄悄地向身旁的王银柱老师打听,他轻声告诉我:“是石老——石英老师!”顿时,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使我不顾唐突和冒昧,便快步走到石老跟前,向他问好。石老刚刚落座,见我来到他跟前,执意站起身,并主动伸出手与我握手;然后,示意我坐在他身边,微笑着与我似老朋友般地拉起了家常。当得知我来自湖北孝感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亮:“哎呀,孝感可是个好地方,我很早就熟悉的,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师部就在孝感大悟县的白果树湾;解放战争前夕,周总理还亲自到这个县的宣化店与美蒋谈判,‘中原突围’的第一枪就是在那儿打响的。不过呀,那时可不叫大悟县,而是叫礼山县!”此时,他如数家珍,为我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页。我如沐春风,不禁为眼前这位92岁高龄的长者有如此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思维和强大的记忆力而折服;同时,也为家乡孝感有诸多风云往事能够鲜活在他的记忆深处而感到欣喜和自豪。但随之而来的是,我的心头产生了一个疑问:石老为何对孝感如此熟悉和充满感情呢?通过接下来的亲切攀谈,我才得知,原来,石老自幼对历史和地理“情有独钟”。早在1947年秋,当时正读小学六年级的他,就成为秘密试建时期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在家乡——山东黄县(今龙口市)参加了赴鲁中前线支前大队少儿宣传队。由于表现优异,不久被选中至部队机要部门工作。他曾创造出半个月熟记3000组密码的奇迹,连续几年刷新我军译电数质量历史纪录。特殊的岗位接触到的军事信息,自然使孝感这个地名,与发生在这块英雄土地上的重大革命事件一起,深深镌刻在了他的脑际。而且,他参加工作遇到的第一位处长,就是毗邻孝感的红安县(原黄安县)人。这位放牛娃出身的“老红军”处长,曾像亲哥一样对他关怀备至。有了这层特殊关系,自然又大大地拉近了石老与我的感情距离。餐叙在大庸古城古色古香的湘宴谭厨饭庄进行。小夫社长热情洋溢地致辞揭开了活动的序幕。酒过三巡之后,大家来了兴致,开始表演节目。“石老师,来一个!石老师,来一个!”在一片欢呼声中,石老微笑着站起身来,稳稳地接过话筒,向大家招手致意,连声问好,然后,以一曲京剧名段《锁麟囊》给大家助兴。大家听得如醉如痴,一曲下来,都觉得还不“解渴”,于是,不约而同地一边鼓掌,一边齐声高喊“再来一个!”。考虑到石老毕竟是位“90后”,他的得意门生——中大视界的林膑董事长赶紧起身“挡驾”,说改日再请石老给大家一饱耳福。孰知石老并不服老。他怕拂了大家的好兴致,竟一口气加唱了《霸王别姬》和《苏三起解》。他腰板笔挺,字正腔圆,举手投足,刚柔娴雅,足见其京剧艺术功力之深厚。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石老身上蕴藏着一种超脱世俗的高雅与从容,窥见了一颗有趣的灵魂和一股充盈浑身的旺盛的生命力;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具有有趣的灵魂的人,其生理年龄大抵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譬如——眼前这位顽童般活泼可爱的石老。第二天上午九点,在大家的热切期待中,颁奖典礼暨高峰论坛在所下榻酒店的大会议室开幕。石老与著名青年诗人大卫老师给获奖者一一颁奖并合影留念,然后,由二位先后授课。大家都明白,石老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这种场合的授课对他来讲,实在是张口即来的“小菜一碟”,完全无需做任何书面的准备。然而,石老开场却风趣道:“各位文友天南地北来到这里很不容易,我不能信马由缰,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因此,今天凌晨五点就起床,理了个提纲,想尽量给大家上点合胃口的‘干货’”。他一边含笑说着,一边从马甲口袋里掏出四页写满授课要点的稿纸,用掌心抻平了放置在桌面上。我坐在第一排,看得十分真切,顿时心生感叹:对于这位92岁的老人,这才是真的“很不容易”啊!他体谅他人、平等相待的谦和作风和严谨认真、诲人不倦的大家风范,无疑是对我们年轻一代最好的鞭策与激励,更加激起了我内心对他老人家的高山仰止之感。在石老的讲授过程中,还有两个细节深深地感动了我。一是当他讲到“为本次认识了许多新文友而感到由衷高兴”时,竟以与他才有一面之交的我作为例子,亲切地脱口呼出我的名字。那一刻,我仿佛被一股暖流包围。这不仅仅是一声名字的呼唤,更是石老对我这个晚辈的关切与厚爱。二是在传授创作经验的过程中,他没有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文学创作紧密结合,为我们分享了一个被尘封在历史深处的动人故事。——那是1946年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12岁多的他,被推举代表全县小学生在“四八”事件殉难烈士悼念大会上发言。散会时,一位身材高大的首长微笑着快步走到他跟前,双手轻拍着他稚嫩的肩膀,满含爱意地赞许和勉励他:“少年立志,长大必有大作为!”末了,他一打听才知道,此人乃是大名鼎鼎的北海军分区孙端夫司令员。就是素昧平生的孙司令员的这一句话,指引和激励了他一生。“孙司令是我的大恩人啊……”说着说着,石老竟双唇嗫嚅,几度哽咽,眼里闪出了泪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年代。顿时,全场一片肃静,大家无不为之动容。古人曰“一饭”尚铭恩,而石老却做到了“一言”尚铭恩。彼刻,我忽然发现,石老不仅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而且是一个十分感恩的人。孙将军倘若九泉有知——竟有一位当年的小学生,七八十年来一直铭记着他的一句教诲,并对他感激涕零,该会多么欣慰啊。我还恍然大悟,难怪他的《文明地狱》《吉鸿昌》《火漫银滩》《同在蓝天下》《真伪人生》等70余部、1500多万字的皇皇巨著,每一部、每一篇都深得那么多读者的喜爱,原来是,它的字里行间倾注了一颗赤子般感恩的心啊。由此,我更觉得,那一堂课,与其说是石老教我们怎么作文,倒不如说是教我们怎么做人。因为文如其人,只有人做好了,才有可能写出让真善美走进人的心灵深处的好作品来呀!美好的时光一如电光石火,总是稍纵即逝。18日早晨,当我准备上石老房间请安时,正好碰到他的关门弟子杨虹老师。她告诉我,刚送石老到长沙南站乘动车回北京了。“为何这么急就……?”她莞尔一笑,解释道:“石老可是个大忙人哎,他要实现‘百岁著百部’的宏愿,时间对他老人家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还有十几部著作等着他写哩!”见我呆在原地,怅然若失,她接着又安慰我道:“看得出,你与石老缘分很深,今后见面的机会一定会很多的哈!”哦!石老——一位谦和、朴诚、勤奋、饶趣、感恩的人间“不老仙”,一棵傲然挺立、生机盎然的“文学常青树”!今生,我们这一叶叶纤细的文学小草,能够在您苍翠浓荫的庇护与滋养下,簇拥在“南国文学”这座姹紫嫣红的大花园里,做着甜蜜的文学梦,实在是——幸甚至哉!【作者简介】高乔明,男,汉族,笔名“乔铭”,湖北省云梦县人,孝感市市直机关正处级退休干部。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2024483号),武汉散文学会会员,孝感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南国文学社分会副主席,南国文学社学术顾问。著有散文诗歌集《飞鸿雪泥》。2024-09-27
-
石英文学院在北京成立2024年7月16日,由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人民日报》高级编审石英先生名字命名的“石英文学院”在北京成立。在文学的璀璨星空中,有一颗耀眼的巨星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就是中国文学界的泰斗——石英先生。为庆贺石英先生从事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70周年这一里程碑时刻,经石英先生授权,由中媒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北京写作学会文化艺术促进会、中国现代文化报刊管理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化网联合成立石英文学院,石英先生任院长、林膑先生任执行院长,由中大视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石英先生作为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人民日报》高级编审,在过去的70年里,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养,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还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为广大读者带来了无尽的精神享受。石英,原名石恒基。中国文学界泰斗,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人民日报》高级编审。是享誉中国文坛的“诗歌、小说、散文、文艺评论、杂文随笔等多栖专家”。被誉为“红色徐霞客”“文学常青树”。1934年8月18日出生,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中共党员。少年时(建国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做机要密码电报工作,1956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历任《新港》诗歌组长,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散文》月刊主编,天津作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各种文学著作80多部,逾1800万字。其中包括文学传记《吉鸿昌》,长篇小说《火漫银滩》《同在蓝天下》《离乱之秋》《血雨》《密码》《公开潜伏》《人性伏击》《人性磁场》等,中篇小说《文明地狱》,散文集《当代散文名家文库·石英卷》《石英散文选》《石英游记散文选》《石英美文选》《老兵大家丛书·石英卷——钟情无悔》《母爱》《生命之旅》《石英回眸齐鲁》《伴随生命的记忆》《窗外那片树林》等,诗集《故乡的星星》《爱情·生活》《当代正气歌》《石英精短诗选》《石英蜀地缘》等,杂文随笔集《石英杂文随笔选》《文史与人生》《古往今来》等,文艺评论集《散文写作的成功之路》《怎样写好散文》《文心的奋鸣》等。其中,1960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吉鸿昌》,1977年再版达20万册。1965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文明地狱》,1983年再版,一年当中先后印量达60万册,1965年、1983年先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40万字的长篇小说《火漫银滩》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被天津电视台全数播出。80年代,长篇小说《同在蓝天下》《离乱之秋》均获天津市鲁迅文学奖等。林膑,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大视界文化传媒产业(北京)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中华现代文学艺术促进会执行主席、北京写作学会文化艺术促进会执行主席、中媒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执行主席、郦道元文学院执行院长、315消费文化网总编。石英文学院的成立,旨在传承和弘扬石英先生的文学精神,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学人才,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学院将秉承石英先生的创作理念,注重学术研究与实践创作相结合,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石英文学院必将成为中国文学领域的一颗新星,为中国文学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