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永胜晋商大院主题摄影作品展在京展出开幕式现场 7月25日,“晋商大院”走进北京摄影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朝鲜万寿台创作社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摄影家赵永胜拍摄的晋商大院主题摄影作品49幅。 中国摄影家协会原顾问、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朱宪民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览开幕。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朱洪宇,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主席徐波,北京新闻摄影学会会长胡金喜,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武普敖,北京五棵松摄影器材城董事长朱秀英等摄影界嘉宾,北京朝阳区文创园区副主任、798管委会书记王春清,朝鲜万寿台创作社美术馆馆长吉正太,山西省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荣贵,晋中市政协二级巡视员、原秘书长邢俊杰,晋中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晓红,晋中市驻京联络处主任闫纪璋,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侯英等主办方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员,研究员邢俊勤主持。 开幕式上,王春清、刘晓红分别致辞。赵永胜向万寿台美术馆捐赠摄影作品。赵永胜向万寿台美术馆捐赠摄影作品 赵永胜致感谢词 晋商大院多兴建于明清时期,是北方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以其精湛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而闻名。这些大院不仅是晋商经济实力的体现,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审美。它们宛如一个个独立的艺术世界,见证了晋商的辉煌历史,也是建筑艺术的瑰宝。“通过拍摄,使我充分感受到晋商的文化、晋商的精神,以及晋商的智慧。”赵永胜致感谢词并分享拍摄感悟。展览现场 山西籍摄影家赵永胜近三十年来,穿梭于晋商大院的各个角落,他用镜头捕捉着晋商大院春夏秋冬的变化,记录下灰色砖瓦间的历史痕迹,追寻着光影下的晋商足迹。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平遥古城、榆次老城,以及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孔祥熙宅院等所承载晋商的丰富内涵,可以看到晋中这座城市独有的丰富遗存。置身展厅,一幅幅大尺幅的摄影作品呈现在眼前,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晋商院落所承载的历史与人文精神。展览现场 展览由北京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理委员会、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晋中市政府驻京联络处主办,朝鲜万寿台创作社美术馆、晋中市陌上美术馆、北京798邢俊勤工作室承办,山西乔家大院旅游股份公司、山西弘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山西省晋中市赵永胜摄影工作室协办。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31日。 部分展览作品乔家大院 大红灯笼高高挂 乔家大院 砖雕木雕王家大院 高门凝瑞曹家大院 三多堂 全貌常家大院 堡门雄师孔祥熙宅院 赏花亭雪景平遥古城 古城市楼平遥古城墙渠家大院 瓦楞王家大院 霞披南堡榆次老城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来源:中国文艺网2024-09-15
-
动物与相机独处摄影师在离小动物们一步之遥的地方拍摄了这些动物与相机独处的照片2024-09-15
-
“最美北京中轴线”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启动5月29日,“最美北京中轴线”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在北京六必居博物馆正式启动。图为活动现场。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展现首都北京的历史风貌与现代魅力,同时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5月29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北京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最美北京中轴线”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在北京六必居博物馆正式启动。 中轴线作为北京的脊梁,自元大都时期起便贯穿了城市的心脏地带,连接了钟鼓楼、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等无数知名的历史文化地标。它不仅是北京城的地理中心,更是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所在。 此次活动面向广大摄影爱好者及专业摄影师征集以北京中轴线为主题的优秀摄影作品,旨在通过镜头捕捉北京中轴线的独特韵味,展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的活力气息。活动不仅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更将进一步推动社会各界对北京中轴线文化价值的认知与关注,为北京申遗工作加油助力。 活动征集的作品将围绕北京中轴线的各个节点进行创作,包括但不限于天安门、故宫、鼓楼、钟楼等标志性建筑,以及中轴线两侧的历史街区、胡同、公园等。摄影师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不同光影条件下捕捉中轴线的美丽瞬间,人文特色,展现其独特魅力。主办方将邀请业界专家,对征集作品进行严格筛选,最终入选的优秀作品将在金秋时节的9月和10月份,在北京地铁8号线中轴线沿线站点进行展出,此次展览将办成一次城市流动的展线,让46公里的8号线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最长的摄影长廊。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兰红光在致辞中表示:“通过这次摄影征集活动,我们不仅能够展示中轴路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更能深入挖掘和传达沿线居民的生活故事。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生活的真实记录。” 5月29日,“最美北京中轴线”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在北京六必居博物馆正式启动。图为活动现场。 主办方表示,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摄影这一艺术形式,进一步推广和传播北京中轴线的文化价值,提升公众对北京申遗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保护北京中轴线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为打造美丽中国的首都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得到了北京华都酿酒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爱心支持,北京地下铁道通成广告股份有限公司届时将给予公益展示。 附:最美北京中轴线摄影征集活动征稿启事最美北京中轴线摄影征集活动征稿启事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首都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北京中轴线”被确定为中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为了展现北京中轴线的独特魅力,传承历史文化,特举办“最美北京中轴线”摄影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作如下说明: 一、活动背景 北京中轴线,这条穿越了北京城心脏地带的古老轴线,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北京城市规划的核心,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为了更好地记录和展示这条历史轴线上的美丽瞬间,举办此次摄影征集活动,希望通过摄影师的镜头,让更多人感受到北京中轴线的魅力。 二、活动主题 以“最美北京中轴线”为主题,通过摄影作品展示北京中轴线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人文景观等,体现北京城市的独特韵味和历史文化底蕴。 三、征稿对象 广大摄影爱好者、专业摄影师、市民群众等均可参加。 四、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4年8月15日。 五、展出时间 2024年9月至10月 六、展出地点 北京地铁8号线沿线 七、活动组织 (一)主办单位:中华环保联合会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摄影摄影学会 (二)承办单位:北京华都酿酒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地下铁道通成广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张张丽摄影俱乐部 (三)协办单位:北京地铁8号线沿线站点 八、活动形式 本活动将遴选出150幅优秀作品,在北京地铁8号线的永定门外站、珠市口站、前门站、王府井站、中国美术馆站、南锣鼓巷站、鼓楼大街站、北土城站、奥林匹克公园站等站点的站台灯箱、连廊电子屏等展示,以期通过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呈现,多视角、多维度地展现北京中轴线的震撼视觉效果和中华文化焕发的时代魅力,助力北京中轴线的申办,为共和国成立75周年营造良好氛围。 九、作品要求 1. 作品必须以北京中轴线为拍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天安门、故宫、天坛、鼓楼、钟楼等历史建筑及其周边景观。 2. 作品要求原创,投稿者需对作品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并保证作品不侵犯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3、可使用软件在不改变作品原貌的情况下作必要的后期处理,但不得对原始影像进行删改、添加、合成等技术调整。 4. 作品格式为JPG或PNG,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文件大小不小于10MB。 5. 每位作者投稿数量不超过十张,每幅作品要有不少于100字的简要说明。 6. 投稿作品须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联系电话、拍摄地点等信息。 十、投稿方式 请将作品发送至邮箱:bjxwsyxh2023@163.com,联系人:夏秀卿;电话:13651144753;邮件主题请注明“最美北京中轴线摄影征集活动投稿”。 十一、遴选与奖励 1. 活动将邀请专业评委对投稿作品进行遴选,最终选出150幅优秀作品。 2. 入选作品将有机会在北京地铁8号线的主要站点展出,并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3. 遴选出的150幅优秀作品将获得相应证书和奖励 十二、注意事项 1. 投稿作品一经投稿,即视为同意本活动相关规定。 2. 活动主办方对投稿作品享有使用权,用于展览、宣传、出版等非商业用途,不再另付稿酬。 3.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十三、额外活动 为了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和参与度,组委会将在征稿期间择机举办现场拍摄、摄影交流等活动,欢迎广大摄影工作者、爱好者积极参与,共同记录和传承北京中轴线的美丽风光! “最美北京中轴线”摄影征集活动组委会 2024年5月29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2024-09-15
-
第七届“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第五届“徐肖冰杯”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在浙江桐乡开幕6月8日上午,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摄协纪实摄影委员会、中国摄影报社、桐乡市委宣传部、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协办的第七届“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在浙江桐乡开幕。由浙江传媒学院与中国摄影报社和桐乡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徐肖冰杯”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同期开展。 观展照片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出席并宣布展览开幕。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九届副主席陈小波,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居杨,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赵晓刚,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张雷,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摄影报社社长梁克伟 ,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原主任刘宇,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专委会工作处处长李文敏,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小川,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范长国,中国新闻社摄影部主任毛建军,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沈峰,嘉兴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沈汉,桐乡市委书记于会游,桐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君,桐乡市政协副主席陈炳荣及市属有关领导,浙江传媒学院有关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摄影家代表,入展作者代表,5家传媒学院大学生聚焦桐乡摄影英雄会及“徐肖冰杯”青年工作坊学员等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合影照片 居杨致辞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拍下开国大典经典瞬间的著名女摄影家、徐肖冰夫人侯波诞辰10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了摄影人新的使命,我们要坚定艺术理想,赓续红色传统,为人民抒写,为时代立传;要坚持用心用情用功,坚持守正创新,培根铸魂,以新质生产力开创中国摄影事业发展新局面,为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摄影力量。 王小川表示,浙江是中国摄影大家徐肖冰的故乡,也是中国纪实摄影创作的高地。近年来,浙江摄影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初心,勇毅前行,创作了一批又一批精品力作,奉献人民,并在全国摄影艺术展、全国农民摄影展等大展中不断与观众见面,为勇立潮头的浙江贡献了纪实摄影力量。 吴君介绍,“徐肖冰杯”已成功举办6届,成果十分丰硕,使“风雅桐乡”文化辨识度更加彰显,期待着以摄影为桥梁,邀请更多的摄影人用镜头记录桐乡最真实、最生动、最感人的瞬间,推动中国纪实摄影事业繁荣发展。 张雷介绍,“徐肖冰杯”大学生摄影双年展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见证了摄影艺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见证了一批又一批摄影人才的崛起。本届摄影展将再一次有力推进中国摄影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在徐肖冰、侯波榜样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会有更多大学生通过双年展增强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用作品表达自我,记录生活,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 每两年一届的“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是中国摄协主办的首个以著名摄影家名字命名的摄影品牌展览。入展作品均为20-30幅照片组成的深度纪实摄影专题,自第六届起增设纪录片项目,以适应媒体融合时代摄影事业发展需要。影像关注社会,艺术传达思想,展览坚持“循学术原则,重专业品质”,以“在路上”为主题,通过持续坚守、不断创新,已成为业界备受关注的重要摄影学术品牌。“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创办14年来,评选出的百余件深度纪实摄影专题作品和纪录片,已成为中国发展变化的见证、人民接力奋斗的写照,成为中国摄影人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的优秀现实主义摄影成果。 本届“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均创历史新高,投稿作者1800余人,投稿作品2400余件,照片总幅数超过6万,纪录片质量和数量明显提升,投稿作者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来自美国、英国等国投送的稿件。入展的10件深度摄影专题和4部纪录片,作为新时代中国纪实摄影的优秀样本,从多个维度展示了纪实摄影面对新技术新媒介新传播的创新创造可能,以专业水准见证着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查看入展作品http://dz.cppfoto.com/XXB/Show_XXB2023.aspx) 作为面向在校大学生群体的摄影展览展示和学术交流平台,“徐肖冰杯”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创办至今已走过十年,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摄影乃至新闻传播、艺术创作等方面的人才。 第五届“徐肖冰杯”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评出的20件作品展示着青年学子对于现实的深度关注,基于艺术的创想构建,面向商业的创意表达,媒介融合的不凡实力。纪录类影像的观照现实意味进一步延展,关涉面更接近生活本质与时代特质。实验类影像更多体现出数字化生存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的影像创想构建。主题迥异的五部纪录片有对个体生活的全景式记录,有对学校日常的体验式观照,有对时代与命运的深入思考,也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感喟,从不同角度于平凡中展现自我,与社会同频共振。(查看入展作品http://dz.cppfoto.com/xxb/show_xxbs2022.aspx?activity=672) 展览同期,还举办了第四届“徐肖冰杯”青年摄影工作坊,以及五大传媒学院学生聚焦桐乡摄影英雄会等配套活动,以摄影的名义向老一辈革命摄影家致敬,为新时代的建设发展培养人才。 观展现场 据悉,展览在浙江省桐乡市博物馆(徐肖冰侯波纪念馆)展出,自即日起展至8月8日。来源:中国摄影报2024-09-15
-
叶锦添:摄影是摄影师与世界之间的彼此凝望、彼此回应摄影是摄影师与世界之间的彼此凝望、彼此回应——专访艺术家叶锦添 叶锦添有多重身份,影视与舞台美术指导、服装造型设计师、视觉艺术家等等,《橘子红了》《大明宫词》《夜宴》《风声》《一九四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一系列鼎鼎大名的影视剧美术与服装造型都出自他之手,更凭借《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他涉猎众多艺术领域,摄影也是其一,贯穿其艺术生涯。“在我的生活中,摄影师角色的占比至少是百分之四五十,几乎是比例最大的。通过摄影,我得以关注当下的世界,并从世界攫取能量,进而深刻地影响其他方面的艺术创作。” 日前,其最新摄影随笔集《凝望:我的摄影与人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分为美人、橱窗、众生、异境四个篇章,收录跨度近四十年的百余幅摄影作品,展示了其作为摄影家的存在与多姿多彩的人生。近日,叶锦添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围绕新书讲述了摄影背后的故事,并深度解读其摄影作品与摄影理念。在叶锦添看来,摄影并不是一种创作,而是一种洞见,一种神圣的窥探,摄影不是单方面的,而是摄影师与世界之间的彼此凝望、彼此回应、彼此交流。 “我其实很早就很希望以一个摄影家的身份来跟观众见面” 中国艺术报:您是摄影科班出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高级摄影专业,艺术之路可以说是从摄影开始的,与摄影结缘得益于哥哥送您的第一部相机。在摄影之前您的绘画也很出色,当时为什么选择走上摄影之路而不是美术之路? 叶锦添:早期喜欢摄影还是跟我哥哥有点关系的。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他画连环图。再后来他很快有了自己的影楼,开始摄影师的工作,我们觉得他很酷,可以义无反顾地找寻自己的路,所以很想像他一样。那时候他借相机给我用,我就开始拍。校园时代的我一直困在自我空间里,与我渴望亲近的世界产生距离,我急切地想打破它,摄影给我了一张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站在旁边观察的门票,可以窥视我感兴趣的人们是怎么在那个地方生活与发光,于是渐渐开始产生了对摄影的兴趣。 中国艺术报: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您拍摄的摄影作品应该不计其数了,什么样的人或场景可以进入您的摄影视野?《凝望》摄影集中的作品是以什么标准选入的?出版这部摄影集的初衷是什么? 叶锦添:和我从事的工作相关,因为要奔走于各个片场,有时候是专门去拍,有些是在街上拿着相机走,就好像猎人一样,看到觉得有趣的人或事物马上取景拍下来。就这本书来说,挑照片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你看到很多很好的照片,同一个场景的其实有很多张,像王祖贤、周迅好几张都很好,我们一定要挑出一张来,这是最难的。因为我很想把我的照片选择到一个系统里面,希望能让读者看到一个摄影师的模样,最后其实还是出现了几个系统。 我之前还有一本旅行摄影集《流白》出版,收录了非常多的照片,我其实很早就很希望以一个摄影家的身份来跟观众见面,但后来太忙了,尝试了好多种其他艺术种类。我的其他书里也经常有摄影作品出现,看到的人觉得我摄影还不错,但我觉得我在观众心目中还没有变成一个摄影家,所以开始整理这本书,让观众看到我纯摄影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有一个独立的摄影家的品质在这本书里边。 《凝望:我的摄影与人生》 叶锦添/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3月出版 “我是真实的疯狂信仰者,摄影不应该拍人人每天都在看的东西” 中国艺术报:您说您的哥哥拍摄的人很“美”,而您拍出来很“丑”,拍摄时希望能抓到让您震撼的感觉。您还曾说一直在摄影里追求真实,隐藏在拍摄对象背后的才是您真正想要的。何为真实?真实为什么不能是“美”的?您通过摄影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叶锦添:其实我这样说是反讽。因为很多人拍照都会把自己美化,尤其现在连手机拍照都在美化,我感觉这样的照片没有办法提供真实的震撼力。你看我拍的照片,都不是拍摄对象准备好以后给我拍的,也都不是在他(拍摄对象)的常态下拍的,他的情绪有种内在的不确定性,甚至有一点超现实的维度,是平常不会看到的他的那一面。像《周公子》周迅这张不可能再重复了,《桂纶镁》这种可能走得更远,真是独一无二的。 我是真实的疯狂信仰者。比如《灵在》这张照片,荒野里,一只狗望着一个废弃的旧沙发。画面看起来有点超现实,但是它又是真实的。它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只狗跟一个旧沙发,狗跟沙发会引起我们想到很深沉的人的存在的关系,比如沙发是不是小狗的主人用过的,小狗是不是看到它的主人正坐在沙发上,沙发代表着什么,狗是什么身份,等等,照片会让人产生很多联想,瞬间它就超脱了眼前的两个事物,亦真亦幻。你看《冥海》这一张,好像有一个古怪的动物漂浮在海面上,后面还有船。但其实它是一个废弃的码头,只是在我的照片里面把它拍成了一个海怪。所以可以这样说,拍摄的时候,我赋予了这个地方另外一个想象力,另外一种质感。 中国艺术报:这确实需要很强的想象力。书中第一部分《美人》篇展示了很多人像,提到要拍摄出内在灵魂的样子。像您刚刚提到的《周公子》《桂纶镁》,拍出了和大众认知中不太一样的两位女演员。为什么会拍这种偶然性的带有陌生感的瞬间? 叶锦添:其实也不是偶然性的,拍之前我会和她们沟通。“叶锦添+桂纶镁”,你说我可以做出什么东西来?我也可以拍一张很漂亮的照片,也可以拍一张很特别的照片,但我就想拍一张可能大家都没有想到过的。 那时候我已经拍过一些不太常态的照片,拍桂纶镁这次是为杂志拍的,我们拍到她泪流满面。她很美,我就把她的头发弄得很卷,设计了爆炸头,穿一个古装,效果就有一点不太常态。后来让她做各种动作,她很放松。我就说,哎,你可不可以哭呀,她就突然间哭了起来,我觉得这样更美,就一直拍。有一张是闪光灯打过来,刚好做成这样眼睛半睁半闭的效果。那次拍出来很多照片真的很美,但那种美可能还是一个常规范围内的,没有看到她的精神性。而这张不太讲究她是什么样子,眼睛半开半闭,手把嘴捂住,透露的信息量就会很大。大家都知道她是很美的,所以不用拍太多,她还没有拍过这种不那么美的,当然她也很接受。 比如《周公子》,这个就很“周迅”,你想想她就是这样的,精灵古怪的,当然现在已经成熟了。我跟她合作很多次,对她比较熟了。其实这种拍摄是对象本身很有趣,如果是木头人,你跟她再熟也没用。人跟人的精神世界是有参差的,尤其是摄影师跟被拍者,有时候连续拍十年都很有趣,因为她一直都有东西、有不同的感觉提供给你,她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这样的。 中国艺术报:《橱窗》篇展示了即兴捕捉的城市街头风景,提到橱窗更像一个灵魂展示自我的地方。为什么喜欢拍橱窗? 叶锦添:其实橱窗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橱窗,它是通过一个框去看世界。橱窗的意思是装,把一个东西装到一个地方里面去,像一个印章。比如《巴黎女人》,这张给我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呢?画面里是一个物理上的橱窗,它是一个药房,却放着一个模特,我觉得很奇怪,就把药店的那部分裁掉了,拍摄了模特和街道之间的关系。 橱窗有些是精心设计的,很漂亮,像第五大道那种,但是有些橱窗是一些杂乱的垃圾堆,店里没有营业,或者还在营业但是乱摆,很多店都是这样。我拍了很多照片带有这种零落感,这种零落感我觉得很真实,代表了那个主人已经不太计较要怎么弄。以前或许弄一个背景,打扮得很漂亮,现在他已经不计较了,松散了,松散的时候我反而看到他正常的状态。就像我刚才讲的,你(拍摄对象)对着我笑,什么都是完美的,拍出来不完美的地方我再帮你修图,这不是我喜欢的,我更喜欢真。 中国艺术报:《众生》篇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您拍明星,也拍普通民众,切入人间真相,比如孟加拉国贫民窟的小孩、修船厂的童工、香港马路边上的女工等,这些照片非常真实,同时又有画外之音。这些现实主义摄影或者说纪实摄影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叶锦添:真实的是比较接近摄影本义的,摄影的功能是记录当时的感觉。你看《门前钟声》《站在角落的男人》这些照片,我觉得比纪实摄影已经又深了很多,它有情绪,有对世界的包容力,有人文情怀,有文学感在里面,几乎可以就此写一篇文章谈孟加拉女人跟男人的关系。我觉得“众生”更接近我的摄影理念,希望更多地呈现人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段时间,摄影到达了高峰,因为看到的东西是非常震撼、非常残酷的,那一瞬间你会感受到很大的冲击力。所以摄影见证了一些真正发生在地球其他地方的事情,发挥了最大的影响力,现在可能已经没有办法跟那个时候比了。现在看视频,比如房子倒下来,可能已经没有特别的感觉,因为电影等很多其他东西会影响你,导致你对真实越来越没有感觉。而且现在也缺少那样勇敢的记录者。面对现实世界,如果要笃定地用镜头去记录,这是需要一些英雄主义情结的,摄影师必须冲在最前面。 中国艺术报:您刚说您喜欢零落感,这更突出地体现在书中《异境》部分,很多作品主角是废弃之物,为什么您会特别注意去发现这些常人不会看到的地方,不被关注的角落是否存在着另一个更真实的世界? 叶锦添:这些是摄影应该做的事情,摄影不应该跟着大众去拍一些人人每天都在看的东西。人家看到你拍的真的东西会有所感受,如果看到你拍的说我羡慕你,你那么漂亮,脸上连一点尘埃都没有,摄影给世界一个这样的东西,这有什么意义?比如《残色》这张,拍的这株甘蓝虽然很漂亮,也很残败,可以看出它有经历、有时间。我在拍摄时,常常会看到不同维度的世界,其实很多人都会看到,只不过他讲不出是什么,摄影其实是拍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惊诧瞬间。 摄影是一场现实与真相之间的时间旅行 中国艺术报:时间和空间一直是您关注的焦点,之前您谈到在您的观念里时空不是线性的,而是点状结构的,真正的世界就好像天上万千颗星星同时存在。谈一谈您怎么看待摄影作品中的时间和空间关系。 叶锦添:摄影的时间跟空间一般来讲就是一个具体的点,即时间是几点、在哪里拍的这个照片。很多照片可能没有名字,但一定要有这个信息。但在我的理论里,时间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复杂的网络,时间是究竟在发生什么事情。这句话不是说物理上发生什么事情,重要的是精神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整个世界是如何变化形成现在的样子的。我的时间是运动性的,是有内容的,是多维的、无孔不入的。摄影不只是记录物理时间的部分,更是通过人类的心理时间完成的,它记录的不只是片刻的时间,更记录时间的深度,由此摄影变成了一条穿透时间的通道,犹如一场现实与真相之间的时间旅行。 空间又分空间与无空间,无空间就是一个在心里面的空间。像我拍的那些照片,明明是一个废墟,为什么把它拍成了一个海岸?因为我心里面感觉到这是海岸,我把我心里想的拍出来,照片里就会提供这样的影像。很多摄影师都有属于他个人的作品,其实都有他的“脸”叠印在照片中,你没办法讲清楚,他就是会在那一刻那一角度去拍,那就是他的特色。比如森山大道的作品,一看那就应该是他的照片,你会从中看到他的“脸”。 中国艺术报:我想找一幅照片请您来解读其中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这幅《垃圾广场》,拍摄于孟加拉国,人们的生活被垃圾包围,照片里一大片垃圾,人群在上方三分之一处并不完整。 叶锦添:这张照片里空间的意味很多,就是人究竟为什么会活在这样一个空间,而且很多小孩子也这样生活。在我看来,摄影非常需要直接表现现实主义的内容,让更多人知道当下真实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去思考更多深刻的问题。现在每天广告都讲理想世界,究竟理想世界在哪里?如果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明白世界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有很理想的,也有很不理想的。小孩子跟垃圾场不应该出现在一起。时间和空间本身是有一种力量的,这种叙述性的照片,我用了很多艺术的构思、美术的品位去确定它的构图,比如这片垃圾场的上方是一些很烂的房子,我就不拍它了,我只拍到人群这儿,从照片里你只看到人和无尽的垃圾。照片的时空很清楚,但它其实不只是孟加拉的,而可能是很多地方的,它影射的不只是单一的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时间,它影射整个人类的状况。它的价值就在于提醒了我们在很美好的地方之外还有很多残酷之处。 中国艺术报:您一直倡导新东方主义,重新以东方人的角度去观看世界,产生不一样的文化价值。这在影视和舞台艺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摄影中怎么更好地突出新东方主义理念? 叶锦添:刚刚我讲摄影的时间和空间其实还是属于我认为的东方看时间的方法。在西方,会很辛苦搞一个时钟出来,确定一个标准,用一秒一秒或五厘米五厘米这样确切的数字去丈量世界。在中国不是这样,讲的是整个空间,我们不像西方一定要用物理上站得住脚的标准去描述一个东西,而是形而上地去看待它。形而上有什么不同呢?它会抵消很多物理上的限制,不会去讲某个具体的事物。中国艺术也因此不同,比如很多山水画画的是心中的山,而不会把西方物理上的那座山画出来。摄影也是这样,西方是讲求聚焦的,要把焦点拍得很清楚,你看我的照片很多都避开了焦点,我会把镜头慢慢拉开,画面里就会看到其他东西。这在我的很多电影作品里也有体现,本身是一种形而上的处理方法。 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有“眼睛”,它会给你眼神的回应 中国艺术报:这本书为什么取名《凝望》,“凝望”有哪些特别的内涵? 叶锦添:第一个原因是我的好多照片都讲到眼神,你能从中看到很多“眼睛”也在看着你。另外一个是因为我自己对摄影的看法,每个摄影师都是有凝望的,都是用心在他看见的东西上,他是有选择的,有感应他才拍,他的拍摄对象也会回应他。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有“眼睛”,摄影师看这个世界,它们也在看着摄影师,看着我们。当你拍摄时,中间会有一个世界万物接受你的诉求的过程,“我现在要拍摄你了,可不可以”,“好”,它有个方法卡住你的相机,比如忽然间有只狗经过,停下让你拍照,它让你拍了,就是它给你的回应。摄影不是个人的行为,摄影是一个交接的行为,这不是你单方向的,你的拍摄对象会有眼神的回应。比如《虫鸣》这张很明显,看这张照片,你会感觉听到有虫在叫,它是有声音的照片,有好多个眼睛跟你回应。这张《消失的佛像》,你会觉得有一个东西在看着你,你也看着它。所以凝望的涵义也很深,它是摄影师跟照片的关系,跟对象的关系。照片之所以变得有价值,是摄影师跟世界做了一次通灵,忽然间沟通了一下,才创作出来的。而其他人是看不见这个影像的,怎么拍都拍不到的,因为它没有给他Pass(通行证)。 中国艺术报:拍摄时您跟世界之间彼此回应,当时会想到什么? 叶锦添:没有,全都是直觉的,到某个点那就没法想,想那就拍不出来了。就像煮饭一样,你看那些好的厨师,也不知道是怎么煮的豆芽的熟度刚刚好,他是怎么做出决定的,一定是那个豆芽给了他机会,豆芽回应了他。这种默契就是他们真正的艺术的技巧。有一些作品很生硬,就是因为他没有处理好和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 中国艺术报:像您刚刚比喻,食材跟厨师之间互相呼应做成了一道美味,美味的最终意义还是要顾客、食客去把它吃掉,品尝这个美味。您对您的摄影作品的观众有哪些期待呢? 叶锦添:因为审美各有不同的缘故,你不能以大众的说法来决定自己的作品好不好,他们可能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即便是相同艺术品位的人看,你都不能全部听他的,因为他跟你是不一样的,他的世界跟你的也不一样。所以做艺术很难靠别人去确定自己作品的好坏,你要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艺术是很微妙的,你要非常强大,非常优越,非常快又非常慢,要熬得住。 我想用摄影来跟观众进行一些交流,尝试能一点一点聊进去。因为电影更复杂,牵扯到很多外在的影响,而摄影比较简单,就是我跟相机而已,谈到最后我可以把所有的原理讲清楚。我也希望观众可以去放开一点去看这本摄影集,对我的作品能多接受一点、多明白一点,我觉得如果读者看得懂的话,对他们是有帮助的。来源:中国艺术报2024-09-15
-
河北有多美——“大好河山”美丽河北摄影展开幕6月28日,河北有多美——“大好河山”美丽河北摄影展在石家庄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作品从8300多件摄影作品和170多件视频中遴选而出,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3大板块展出。精选的300幅摄影作品通过美片大片、卫星影像、巨幅长卷、裸眼3D、装置道具等多元呈现,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河北有多美”。 开幕式上,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史建伟表示,希望通过举办此次展览,展示河北大地高山大河之壮美、文化积淀之深厚、建设发展之蓬勃,让更多人了解河北、热爱河北,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提供影像支撑。 河北省摄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汪素芳介绍了“大好河山”美丽河北主题摄影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展览筹备情况。 主题摄影活动自今年2月在张家口市大境门广场启动以来,河北省文联、省摄协与各市县文联、摄协协调联动,组织重点骨干作者深入全省各地近300个点位持续开展创作,推出了一大批优秀摄影作品。衡水市摄协主席康同跃、承德市摄协主席于磊、容城县摄协主席薛志勇代表全省摄影家发言。 本次展览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国艺术报社指导,河北省文联、省摄协主办,河北各市文联、各市摄协、石家庄美术馆、河北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与应用中心协办。展览期间同时开展了研讨交流和各种分享活动。为配合本次展览,河北省文联、省摄协同步推出了大型画册《河北有多美——“大好河山”美丽河北摄影集》。来源:中国艺术报2024-09-15
-
墨界——陈征风光摄影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开幕式现场 7月14日,摄影家陈征的风光摄影作品《墨界》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汇集了陈征近十五年创作的60余幅以黑白写意手法描绘大自然风光的作品,展现其对风光摄影的思考与实践。这些作品凭借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生动记录了世界各地自然景观,作品中的山川河流、云雾树石,既蕴含着中国古代文人的趣味和胸襟,又不失当代山水摄影的情怀和意蕴。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潘义奎,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中国摄影家协会原顾问朱宪民,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九届副主席柳军,本次展览艺术顾问、新绎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本次展览策展人、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鲍利辉,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任国恩,副主席范小强、朱洪宇,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主席徐波,中国摄影收藏学会主席蔡元等出席开幕式。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潘义奎致辞 潘义奎在致辞中表示,《墨界》不仅是一次视觉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探索和艺术实践。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展现了陈征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精神的现代诠释和创新,体现了陈征在艺术创作上的广阔视野和深刻洞察,呈现了陈征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以及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策展人、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鲍利辉致辞 鲍利辉在致辞中提到,陈征是大理国际影会推出的优秀摄影师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视角,捕捉了自然风光的精粹,将摄影艺术的无限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墨界》是陈征对摄影艺术的一次深刻探索和创新实践,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摄影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摄影艺术与自然风光的和谐共鸣。陈征致感谢词 陈征在致谢时分享了创作理念和思路,他说:“通过黑白的演绎,将自然世界的复杂和多样化化为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画面,展现出更加深沉、悠远、富有张力及印象主义的影像。摒弃色彩的缤纷,选择用黑白的光影,探索写意和印象派艺术的可能性,赋予表现力的摄影风格是向当代艺术发展的暗示”。《墨界》陈征黑白风光摄影作品新书发布 《墨界》陈征黑白风光摄影作品新书同期发布。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墨界》序言作者林路,中国摄影出版社总编助理徐静为新书揭幕。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展览由段岳衡、鲍利辉精心策展。展览现场采用开放式的空间设计,巧妙的布局让展览的观看更具灵活性。专业的灯光布置、精致的输出制作,营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墨界》摄影展不仅是摄影家个人作品的呈现,更是以其深邃和简约的美感,展现摄影的经典魅力。这些影像在黑与白之间的对比中,构成了一场绚丽的视觉交响,简洁而深刻地表达出自然之美,简单朴素却又蕴含着无穷的意境。正如序言中所说,《墨界》的主题是人和自然的关系,陈征表现出了天人合一的态度和观点,且选择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分五色”的修辞手法。“气韵生动”所营造出的曼妙意境,足以邀请观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结束后,“从陈征作品看中国当代山水摄影”主题研讨会举办。与会嘉宾认为,陈征的作品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墨界》摄影展由大理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理国际影会主办,深圳星图影像文化有限公司承办。据悉,本次展览将展出至7月26日。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2024-09-15
-
从小孔成像到摄影精品 跨越2400年 120个名额等你来拿厚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碰撞无限可能的青春影像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在墨子故里滕州启动 2400年前,墨子最早提出光沿直线传播, 发现了“小孔成像”原理,被称为“摄影光学之父”。 2400年后,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落户墨子故里——山东滕州,向墨子致敬,厚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青春影像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启动仪式现场 8月6日,由中国摄协、山东省文联、枣庄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在滕州市博物馆启动。中国摄协副主席、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摄协主席潘朝阳,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陈瑾,山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于惠东,山东省摄协主席范长国,枣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韩惊涛,枣庄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景龙,枣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夏敏高,滕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康凤霞,北京摄影函授学院院长、中国摄协青年摄影委员会秘书长张希红,滕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开峰,滕州市政协党组成员张子玉,滕州微山湖综合旅游区党工委书记、微山湖湿地管委会主任宋捷,滕州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赵曰祥等出席启动仪式。领导和嘉宾共同启动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 张双双 摄 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以“青春无界 影像无边”为主题,设立纪实类、创意类、风景类、青年生活方式类、“中华善城 现代滕州”特设主题等五个单元,面向所有具有中国国籍、年龄在14-44周岁,即198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征集摄影作品(单幅、组照不限)和短视频作品(时长限5分钟以内,主创人员不得超过4人)。其中,青年生活方式类主要征集以客观方式记录和表现青年人职场、旅行、社交、时尚、国风国潮等生活百面的影像。“中华善城 现代滕州”特设主题聚焦“中华善城 现代滕州”和“墨子鲁班故里 湿地红荷之都”城市品牌,征集反映滕州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时尚生活等内容的影像作品。参与者可通过中国摄协征稿平台、图虫App、500px摄影社区等进行投稿,截稿日期为2024年12月31日。 陈瑾表示,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来到滕州,是摄影艺术的逐本溯源,是青春影像与中华文明的美丽碰撞,既能弘扬墨子在光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和历史贡献,也能进一步拓展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的文化内涵。期待广大青年拿起手中的相机,用青年的视角去发现、去记录、去表达,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于惠东表示,本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将会进一步激励青年摄影人,始终充满蓬勃的朝气和创新的锐气,勇于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敢于面对科技赋能艺术创作新挑战,不断探索影像新的表现形式、创作手法、传播方式,不断开创摄影艺术发展的新局面、新境界。 枣庄市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秀美的自然风光、蓬勃发展的产业经济,构成了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自然生态与现代都市和谐共荣的美丽图景,为摄影艺术提供了独特视角和生动素材。韩惊涛希望借助此次全国青年摄影大展,进一步加强墨子光学思想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宣传研究阐释,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摄影艺术繁荣发展的土壤,努力打造摄影文化交流传播新高地。 第五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入选作者袁寒松表示,广大青年摄影人将以本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为契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关注时代主题和人民需求,探索创新多元的影像语言,融合应用前沿科技,以滕州城市之小孔,呈现中华盛世之万象,期待青春力量书写出更绚丽的时代华章。 全国青年摄影大展是中国摄协凝聚青年摄影人才、推动青年摄影工作的品牌活动,以青春、多元、创新为理念,致力于培养、推介才华横溢、多元开放、独立创新的青年摄影人,展现并推动他们的艺术创造与原创精神,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累计吸引近6万名青年摄影人热情参与,为中国摄影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从2011年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亮相,到导师制培训深度指导创作项目,从征稿分类不断灵活开放引领摄影创作方向,到青年摄影论坛激情奔放碰撞出青春和梦想,全国青年摄影大展见证、助力众多摄影人不断成长,走向成熟。 本届大展由中国摄协青年摄影委员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山东省摄协、枣庄市文联、滕州市委宣传部、滕州微山湖湿地管委会承办,滕州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微山湖湿地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启动仪式与会领导和嘉宾合影 张双双 摄来源:中国文艺网2024-09-15
-
李广庆摄影作品欣赏作者简介:李广庆,中华现代文学艺术促进会摄影家委员会顾问,香港摄影报特邀记者、中国摄影艺术家联谊会会员,曾多次在报纸、网站等媒体发表作品三百余篇。奇鸟(一)奇鸟(二)2024-09-15
-
林膑摄影作品欣赏(太行山选登 一)林膑摄影作品欣赏(太行山选登 一)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