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学频道> 正文

【第三届郦道元文学大赛作品选登】王银柱|观山望秋

2023-06-14




王银柱,1960.6出生,杜甫故乡巩义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青年文学家南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化报文学编委,作品散见各地媒刊且获奖诸多,曾入选中华作家网《中国诗歌百佳精英作家典集》和世界笔会冬季之恋诗会。

作品赏析

观山望秋

作者/王银柱

十月,我邀几位文朋科友一同去嵩山览胜,一到公川隧洞东口,那秋景就好像向我们招手。下车登上观景亭,南部的山坡上一簇簇火红的枫叶以及山坡下一排排杨树的黄叶,在阳光里透明鲜亮,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情与景致鼓舞胸襟,飞扬豪气,催人向上啊!

穿过公川隧洞,经韵沟盘旋而上,半山腰有一个形似簸箕的山坳里,居住着八九户人家,靠崖建筑,错错落落,全是石窑、石院墙,院内栽着枣树、石榴树,窑脸的木角上挂一串串金黄的玉米穗或者红辣椒。大门外的路北是一层层的梯田,那麦苗绿嫩嫩的,微风吹得一摇一摆的。麦地边缘零星的柿树,叶子虽已凋落殆尽,可如灯笼一般的红柿,高悬在枝梢上,甚为好看。村子上处的大石潭,自然而成,蓄进雨水;之外,西边山崖有小泉补给,石潭清澈见底,如一面镜子,倒映蓝天、白云和潭边的杨树、野菊花,真乃山高水亦高。这里的人畜饮用、浇地就只靠潭水了。据说附近还有两处这样的石潭子。想象久住此居落,可以长生不老的,天然氧吧,自食其力,悠闲清静,大自然的恩赐哟!

大伙顺着曲曲弯弯的小径,往上走去。山路上有红红的荆介花,一穗一穗的摇曳着几分姿色,我伸手掐一朵闻一闻,又麻又香,沁人心肺,方知道荆介花受人喜食的真实缘由。

好一会儿,攀上嵩顶东部,倘若沿脚下山梁朝西行十几里漫上坡的路,便属于墓坡了。再从墓坡西进,经太子沟十几里的山道,就可到达少林寺。

脚下山梁南坡山崖陡立,峥嵘可怕,探头望不见崖底;对面的一道山梁高耸,气势磅礴,葱葱茏茏,漫山的野梢子,密密匝匝,叶子虽不是红的,但也黄里透红,一层层、一叠叠的,顺着山势铺上悬崖。崖涧一溪清水,绕过石头,绵绵缠缠,跌宕而下,流入渊谷,腾起袅袅云烟,云在脚下,时又远飘而去。大伙此刻兴致,又说又笑的。我叹为观止,面朝峡谷,欲唱号子,却大声一吼:大山,俺们来啦!惊起一群野莺的飞叫,将里山从寂静中唤醒,此时人与自然得以互相交流。

而足下山梁的北坡呢,缓缓而下,有梯田可见。陡峭之处荆棘丛生,颜色热闹:一片殷红的、一片青黛的、一片深黄的、一片碧绿的,相互夹杂。偶有几株槲叶树,红的像朝霞,耀眼醒目,令人陶醉不已。远远望去,脚下北坡的北边,连绵着东西走向的两道峻巍的山梁,苍茫挺拔,一个高耸山嘴上隐约有间小房子,人说是嵩光寺,里边的僧人三九不畏寒彻、佛力相持,坚守高峰。让听者唏嘘钦佩。

是的,晚秋美丽动人。虽然叶子黄了、枯了,可她的枝头曾经舞过绿袖;她的花蕾曾笑过枝尖。人们坚信:芳魂一去透泥土,长培漫山早木荣。观山赏秋,她的博大襟怀与崇高境界,使我无比敬仰;她的美妙如壮美的秋歌一样回声嘹亮、清高气爽!


[ 编辑: XDWXYS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现代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现代文化网独 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中国现代文化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