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郦道元文学院> 正文

郦道元山水文学院专家风采|李金明

2023-07-14

        李金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石景山区作协主席,原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参军四十多年来,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先后发表散文、小说、评论、报告文学等数千篇,著有散文集《山的回忆》,中篇小说集《小城三怪》,长篇纪实文学《陷寇汪洋》《红色高参》《华北军区野战军征战纪实》《黄埔对决》等十多部,曾获全国图书奖和解放军图书奖。部分作品在海外出版。

李金明:努力扛起一方文学大旗

文/张秉文 张金春

来源:神州杂志

要想读懂李金明的文学人生,有必要先了解他是军旅作家、军史专家、作协主席“三重身份”。他既是部队专业作家,还是全军的军史专家,又是地方政府文学社团的领导;既擅长军史研究和纪实写作,又钟情纯文学、严肃文学。这样的属地跨越与创作领域专博交错,勾勒出李金明绚丽多彩的文学人生,多了几分史诗般的跌宕起伏与凝重。

�� 李金明出版的大部分著作

专业作家:文学之路多坎坷

“六年磨一诗”,有朋友戏说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他却抱着杂志哭了……

“我最初迷恋文学,是在上世纪70年代入伍后,军营生活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连队又委以重任,负责连队的黑板报。在黑板报上写写画画,这就是我最初的作品。黑板报上有好人好事报道,还要有诗歌、散文等文学稿子。连队当时初中生才两三个,组稿很难,我就自己写。节假日、星期天、训练后的时间,我基本上都是在看书、写稿。连队值勤任务很重,中午有补午觉的时间,我坚持不休息,困了就到水龙头下用凉水冲冲头,精神了,再写。业余时间里,除了背唐诗宋词,就是对着昏暗的灯光,垫着粗糙的练习本写作,一直写到夜色阑珊。我开始投稿,诗歌、散文源源不断地给编辑部寄去,但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更多的是退稿笺。”说起自己与文学的缘分,李金明的经历多少有点出人意料。

李金明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写作-投稿-写作……忙碌6载,竟然没有一篇作品发表。这对于今天有大量纸质和网络媒介可供选择发表作品的文学青年来说,真是天方夜谭。有朋友劝他:“你这不是写作,你是作苦行僧,何苦呢!”李金明有过动摇,也想过放弃,但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着他:有耕耘,总会有收获。他继续咬牙坚持着。第一首诗的发表,让他看到了希望。文学之路让李金明吃了不少苦,也让他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从此,他更加勤奋,不断有作品在《解放军文艺》《河北文艺》《河北日报》等报刊发表,其中小说《石玉贞》《山虎》还被改编成连环画。不久,李金明被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接纳为会员。

70年代末,在李金明所即将复员时,爱护文学新人、时任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的老作家魏巍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及时与河北省军区领导联系,要求挽留这个业余作者。河北省军区领导采纳了魏老的建议,破格提拔李金明到保定军分区宣传科当干部。

第一部中篇小说——《小城三怪》,在1987年7月大型文学杂志《昆仑》发表,同年12月《作品与争鸣》转载。这是他纯文学创作的一个亮点。1994年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了他20万字的中篇小说集《小城三怪》……

�� 在日本中将阿部规秀被击毙的农家院

军旅题材对李金明来说,应该是驾轻就熟,然而他却耗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这主要是搞军史资料征集、撰写纪实文稿的时间实在紧张,纯文学创作变成了我的业余工作,我是忙里偷闲进行构思与写作的。”李金明解释说。

事实上,虽然李金明发表的中、短篇小说不多,但却有“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之效力。《小城三怪》发表后,曾引起文学界和评论界的关注,《作品与争鸣》转载时称赞作者“凝聚了中华民族四十年的血泪和探索”。峨眉电影制片厂还将其改编成了电影文学剧本。

李金明戏称,长期搞军史“跟着走”,既受了益,也受了害。不过,他解释这里的“受害”是加引号的。因为他纯文学的东西写得少了些。虽然他也不断有散文、随笔问世。

1999年9月7日,《北京日报》以《纸上硝烟弥漫笔底风起云涌——记军史专家、作家李金明》为题,用较大的篇幅全面介绍了他在文学创作和军史研究方面的成果,并刊登了作者照片……

其实,李金明从走上文坛,他不凡的成绩先后受到《河北日报》《保定日报》《战友报》及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关注。

1994年8月,中央决定建立平津战役纪念馆,李金明被抽调到建馆办公室,负责“英烈厅”的内容编排。按中央军委批准的建馆方案,要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烈士的名字镌刻在铜墙上。为了使烈士墙上名字准确无误,李金明和他的战友们夜以继日地查找了三个多月,终于查清了6639名烈士的姓名,他到第39军的烈士墓前,一个人名一个人名抄录,从下午抄到天黑。直到看不到墓碑上的字迹。这段工作经历极大的丰富了他的生活。烈士墙如期完工,平津战役纪念馆如期开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摄制组进行现场采访,这是李金明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露面。虽然报道和他的创作无关,却让我们看到了工作中的他——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北京日报》的报道,则向世人展示了李金明创作生涯的全部。

2001年,李金明终于“归队”,离开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进入创作室,开始了专业创作,由机关干部转为专业作家,生活由喧闹转为平静。他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学道路,开始了创作长篇小说。

�� 2013年5月在鸭绿江大桥

军史专家:填补辉煌军旅

军史纪实文学——《陷寇汪洋》,他慨然应诺,30万字,8个月完成。结果,一炮打响:他应邀参加人民大会堂首发式,受到中央军委首长的接见。次年,这套书获得中国第九届图书奖、解放军第一届图书奖。几年内该书再版5次……

1983年,李金明调入保定军分区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工作,小时候听来的打鬼子、端炮楼的故事一下子被激活了。他爱上了军史,因为这里能看到更多的真实的事例。在党史办工作的5年,李金明不但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还经常外出采访,仅笔记就有了一百多万字。他因此结识了很多老红军、老八路。为了更全面了解历史,他还采访了一些国民党将领、下级军官,甚至伙夫。这些鲜活的素材给了他从多视角判断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勇气。他秉笔直书,学术文章和采访录开始在报刊上发表。

1990年,李金明调到北京军区政治部工作。这里史料丰富、接触面更宽,他也开始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创作之路。

1994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计划出版一套“抗日战争纪实丛书”。这在当时,是一部开创性的丛书,该丛书要求史实详尽、真实,又要有文学性和可读性。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对这套丛书十分重视,江泽民亲自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可是,半年多过去了,晋察冀部分还没有落实作者。

因为晋察冀是抗日战争中最大的敌后根据地,斗争复杂、千头万绪,既了解这段历史,又有文学功底的作者难找。责任编辑先后找了三位作家,都被婉言回绝。有人推荐李金明,责任编辑抱着试试的心态,打电话问他:“能完成吗?”李金明慨然应诺。8个月后,30万字的《陷寇汪洋》如期出版,奠定了李金明的军史作家地位。

随后,李金明应邀完成36万字的《华北军区野战军征战纪实》、34万字的华北剿匪纪实《燕赵扫残》、26万字的《燕赵惊雷》等纪实作品,由在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应邀为为少年儿童创作的《南昌第一枪》《粉碎大围剿》《铁流两万五》《情系宝塔山》《抗日先锋队》等五本反映革命斗争的故事集和小说集,由河北少儿出版社出版。他先后出版了12部军史题材著作,约400余万字,是军史作家群中的实力派。2010年出版52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新中国剿匪反特纪实》,2013年再版60万字的纪实文学《黄埔对决》,该书在台湾出版后,引起台湾高雄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原黄埔军校),学者的注意。他们认为史料翔实,给予很高的评价。

2015年12月,李金明在凤凰卫视做了五期节目,讲述新中国建国初期剿匪的一些史实。字幕上打的是“历史学者李金明”此后,有人问他:你不是作家吗?他说:我喜欢历史,对近代史粗知一些。他的“粗知”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

鉴定旧币,这是他从事军史研究的额外收获,这里透着他生活面广、学问渊博……

�� 2008年执行任务出发前与女儿合影

李金明说:“实际上,我多年来是游走与文学和史学的结合部,混迹与‘纪实作家’中。因为工作的关系,使我对华北军事史的了解,延伸到政治、文化、经济、司法、妇女等更深的层面。”

一天,李金明去月坛公园的集邮市场游览,看到有卖旧币的,他拿起一张破旧的钱币仔细看过说:“这张旧币不值钱,这叫‘联合票',是日本鬼子占领天津后,用缴获的国民党的印刷机和版式大量印刷的,企图用‘联合票’扰乱晋察冀边区经济秩序,遭到根据地人民政府和老百姓的抵制。到抗日战争末期,使用这种钱币是要以汉奸论处的。这种钱币数量很大,大都被老百姓糊了窗户。”

卖旧币的小贩和几个顾客听罢感到很惊讶,热情地把他当成了“鉴定家”。有人递过一张旧币,问:“这是国民党的、还是八路军或日本鬼子的?”

李金明仔细一看,说:“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冀南行署1939年发行的,在根据地使用的钱币。这种钱币只发行了一年多。印刷机用三四辆牛车拉着,走到哪儿在哪儿印。1940年春天大“扫荡”前,晋察冀边区银行让他们把机器运到路西山里,从此这种钱币就再也没有印过。这种旧币数量小,应该值钱的……”

他对抗日战争时期钱币的熟知,使围观的人非常佩服,当时就有人要联系电话,后来,还真有人多次联系,请他鉴定旧币真伪。

这些学问,一部分来自他的采访,一部分来自书本。李金明无心当鉴定家,他知道一个成功作家是靠渊博的知识做支撑的。他也是个藏书迷。他说:“我的收入,大都分买了书,节假日换上便衣,去转旧书摊成了我的乐趣。由于对战史的广泛了解,使我的眼睛很‘毒’,在五花八门的地摊上,一眼就能够看出哪本书有史料价值。在买书的时候,从不吝惜金钱。从5角钱1本的《燕南烽火》到80元1套的《晋察冀文艺研究》我一一买回。如今,在我的书架上、沙发边,床底下,到处都是史料书。这是可供我毕生宝贵的财富。”

�� 去内蒙参加演习,在边陲小站留影

作协主席:甘为年轻人作梯子

2003年,李金明当选为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家协会主席。从此,他把很大精力投入到繁荣石景山地区文艺事业上。他带领会员完成了“石景山区与奥运”丛书、“石景山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丛书的编写,成功举办了五届“北京西山诗歌节”,用文学的形式讴歌人民、讴歌生活、讴歌石景山。李金明感到最迫切的是人才培养,当年,他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等一起从保定的文学青年圈起步,当年的那些人,很多都有所建树。为此,他知道作家队伍需要形成年龄层次和时代结构,需要年轻的、鲜活的力量不断加入。

他注重抓阵地,拓展好会员之家。区县级作协没有固定办公场地这是困扰稳定发展的一大现实问题。他们了解到五里坨民俗陈列馆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深厚,具有文史研究价值,作协主席李金明,带领副主席杜雷、王永华专程拜访陈列馆创办人范总,阐明区域民间文学创作的合作思路,得到民俗馆的热情欢迎,专门为作协设立了创作基地,并于2016年4月23日举行了创作基地挂牌仪式。该基地成立后,定期开展文学笔会、诗歌朗诵、小作家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使石景山区的文学爱好者拥有了一个研讨创作的平台、作品展示的平台、交友雅集的平台。

石景山大益茶总经理代志强是文学爱好者,长期为协会杂志发放、小型研讨会以及会员采访活动提供场地,与作协会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2016年承担作协《京西文艺网》的研发任务基础上,又主动向作协提出愿意拿出二楼两间房作为作协办公和作品展示场地……

他注意配合中心工作,传承好红色基因。李金明作为一个从基层起来的部队干部,又在组织部门、编研部门工作过的作家,对行政工作的特点有较好的理解。他带领大家努力完成文联、宣传部的部署的任务,从来不打折扣。

2016年是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石景山区作协坚持大事大抓,尽早筹划相关活动,做大做足红色主题,既弘扬了主旋律,又突出了石景山的特色。

�� 在全国作代会上,与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留念

春节前,李金明主席打响头一炮,他的电视文学剧本《敢死队请求火力支援》研讨会很快引爆各大媒体。这是由一部构思创作长达12年之久的长篇小说改写而成。作品既有烽火时代的抗日凯歌,又有冀中青年的爱恨情仇、还有中日交往,投资建设。他努力寻找两代共产党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剧本情节跌宕起伏,文笔流畅自然,显示出作家娴熟的叙事技艺和对人生与历史的沉思,是一部近年来少有的、书写人物命运、传递正能量、讴歌英雄与正义、鞭挞汉奸叛徒的优秀影视文学作品。网络媒体制作的有关新闻和视频至今还在作家中传播。

李金明主动利用外出开会的机会,与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军史科学院广泛联系,进行“红色动漫”主题作品的创作尝试。

2016年6月12日作协还在湖南汨罗市召开了“石景山作协红色动漫”研讨会,在庆祝建党95周年前夕,再次打响了 “红色文化”的品牌。为此,李金明成立了影视创作攻关小组,开展剧本创作,并准备用动漫、游戏等新的表现方式展现出来,以适应新时期的传播特色,吸引更多年轻读者,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按照我党我军各个历史时期分为“特科传奇”“星星之火”“井冈岁月”“万里长征”……等8个系列专辑创作。目前,剧本已经创作完成了6集,该剧计划将完成100集。

从2016年5月初开始,李金明带领作协的同志们开展了纪念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诗歌征文活动,得到全国8个省市300多位诗人的积极参与,征集作品300多篇(首),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30首。期间,与驻区部队共同组织开展“纪念建党95周年暨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诗朗诵会”,采取军民共同组织、交替主持、轮流朗诵的方式,通过追忆历史、缅怀先烈、吟唱辉煌,展示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创建新中国的伟大追求和情怀,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容新貌。6月26日、28日分别在石景山区图书馆和军委陆军某通信站举办了庆祝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诗歌朗诵暨颁奖演出活动。

�� 2009与3月1日与莫言在石景山区作协会上合影

思想者 :勇立潮头唱大风

李金明思想敏锐,注重接受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他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和发现的问题。虽然他大学哲学系毕业,仍然感到知识远远不够用,不足以解释历史发展的螺旋形。需要不断补充、不断读书。前两年,他再次通读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去年以来,不再接大部头的长篇约稿,重点对自己一直质疑的“市场化”进行思考。他读了“市场化”的鼻祖亚达·斯密的《国富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看看他们的著作与《资本论》究竟分歧在哪里?“中国特色理论”与马克思的传统理论有什么矛盾?在中国,怎样发展、补充、实践?每天晚上看一点儿新锐理论文章,成了他的必须课。

随着时代发展,微时代、自媒体和大数据不期而至。他为了石景山作协能跟上时代节拍,努力在思维理念、运行机制、技术手段上不断创新发展,大大推进了作协的前进步伐。李金明组织力量研究开通了《京西文艺网》,自2016年3月份上线以来,在编辑部、后台运营部8个同志的不懈努力下,在作协微信群150多名会员的强力推送下,网站发展很快。各个栏目更新迅速,优质作品、热点文章、史实故事层出不穷。他们还在《京西文艺网》上开通了《山·水·城石景山网上书画展览》,累计展览书画作品百余幅。据统计,网站已经达到月均阅读量25000万人次,成为目前石景山区点击量最大的门户网站。

根据自媒体和公众号运营热的出现,李金明又带领骨干人员申请推出了《京西文艺》微信公众号,《作家新锐视点》微信公众号,与《京西文艺网》和作家微信群遥相呼应、互为补充,订阅户成倍增加,每期点击量都上千人次,月击量累计超过2万人次。

李金明发挥微信群里作协成员的力量,不断推送作协的微信号。2017年以来,他开始尝试着给作协的微信号写时评,他写的《王林死后,我们去哪里看病?》点击量达到15000多次,《最高人民法院不能自废武功》也达到8000多次。

军队的熏陶,军队的管理方式,使李金明受益匪浅,他努力将作协的队伍建设、行政管理、财务制度与在部队学到的知识相结合。他特别注意增加作协的凝聚力。注重把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开展与创作学习探讨相融合,集思广益,善于听取会员的提议。有时组织卡拉OK,有时组织郊游采风,有时组织征文比赛,有时组织同题作业,花样不断翻新,吸引了许多富有朝气的年轻人加入,作协先后组织会员到慈善寺、法海寺、八大处、模式口等人文景观参观,组织会员开展“京西古道行”“情系永定河”等主题采风;召集部分会员参加了首钢公司党委组织的“百名作家游首钢”活动,到昌黎参观了现代化的生产设施。去石景山区麻峪农工商公司了解“农改非”的情况。

因为作协凝聚力强,会员队伍建设得到很大发展,几年来,外区县的文学爱好者不断申请入会。外省市的文学爱好者也被吸引过来。加入石景山作协的已经有十余名。使作协老、中、青作家比例更加科学合理,形成了梯次。

李金明注意推动骨干示范和精品创作,有意识地培养和推出在地区有影响力的作家骨干和代表作品……

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金明带领石景山区作协180多名会员,坚守文学阵地,积极建设队伍,广泛开展活动,锐意创新进取。他自己多次说:我走上文学之路时,得到了魏巍、田间、梁斌、徐光耀、韩映山、刘真等老作家的帮助和指导。如今,也算是薪火相传吧。

[ 编辑: XDWXYS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现代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现代文化网独 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中国现代文化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